宣传部:舰船文化

【航海与舰船文化研究案例展】红船领航 思想铸魂 共育新时代大国工匠

2023-09-20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小小红船培养大国工匠的“1234”育人模式实践

【编者按】经广泛动员、征集申报、专家评审等环节,舰船与航海文化研究传播中心评选出航海与舰船文化研究优秀成果,现将部分优秀成果案例予以宣传展示,希望各单位认真学习,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改革创新,推动航海与舰船文化研究迈上新台阶,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赋能船舶行业以及船舶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艘游船被命名为红船。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文章将“红船精神”概括为“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结合专业优势,以“红船精神”引领“工匠培养”,构建大国工匠培养的“1234”育人模式。

一、追忆一叶红船,传承“红船精神”、筑牢思想之魂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院将党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开展做“红船模型”、讲“红船故事”、学“红船精神”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学生练就造船本领、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做“红船模型”,匠心造船,葆党心驻校园。结合船舶专业教学,每年4月份开展制作“红船模型”活动,师生到南湖实地扫描红船模型,提炼缩比参数,进行3D建模并制作红船。5月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邀请木船制作国家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到校指导师生研习木质红船制作工艺并手做红船。每年6月份组织迎“七一”——“红船领航·匠心筑梦”红船模型制作大比武,让学生在制作中走进红船、认识红船,知晓红船故事和制作工艺,提升技术技能、内化思想之魂。“再造红船颂精神·实干兴院守初心”获得省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受省委宣传部委托,学院师生制作的1:2红船模型在“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中成为首个展品,受到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办通报表扬和数万名观众拍照留念,被江苏电视台、学习强国平台专题报道。

讲“红船故事”,演绎党史,回望百年征程。面向大一新生,开展“信仰公开课——寻访红色记忆”“梦想公开课——红船之光”宣讲活动;面向大二学生,组织演绎“启航1921”舞台剧,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建党的艰难和曲折历史;面向大三学生组建“红船故事汇”学生讲师团,到班级、企业、社区开展宣讲活动,回顾建党历史。通过“听、练、讲”环节,使“红船故事”深刻烙在学生心中。学生多次获得省“最美职教生”、省优秀共青团员、省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

学“红船精神”,立根塑魂,赓续红色基因。每年7月份,组织教师面向学生开展“红船领航,筑梦深蓝”等专题讲座。组织每个班级开展“红船精神”主题团课,组织研讨、知识问答、实地参观,深刻领会红船精神。每年8月份,组织“红船”小分队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深入船企一线生产实践和调研;疫情期间,组建学生“红船志愿先锋队”参与疫情防控,践行红船精神。开展的系列活动被江苏省教育厅等大型主流网站报道,调研材料荣获江苏省三下乡优秀调研报告,志愿服务荣获校疫情防控期间志愿服务十佳品牌项目。

二、打造二个平台,建设“红船堡垒”,夯实育人之基

面向国家海洋强国和造船强国战略,构建校企、校校联合育人平台,培养“又红又专”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搭建校企双元育人平台,拓展学生技能实践的“空间域”。发挥地处中国造船产业核心区地理位置优势,联合区域龙头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同推进招生与招工、教学与生产的有机衔接,为企业“量身打造”急需的大国工匠。学院与招商局金陵船舶共建“金陵船舶学院”,与中国船舶集团共建“中船产业学院”,与扬子江船业集团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了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累计培养2000余名造船人才,300余名成为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

完善“船海联盟”合作平台,搭建学生专业学习的“立交桥”。学院创新育人模式和拓展办学资源,满足学生多层次发展需求,2016年与江苏科技大学等6所院校联合发起组建“船海联盟”,推进技术协作,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共同做强了江苏船海教育,有力支撑了中国第一造船产业大省的发展。学院先后与联盟单位江苏科技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开展“3+2”“4+0”项目,每年培养100人,共同制定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坚持三维并举,点燃“红船引擎”,增强工匠之力

以“红船精神”激励“工匠精神”,引领人才培养实践,固化学生思想之魂、增强学生内生动力、提升学生核心技能。

践行“首创精神”,做技能创新掌舵人。学院以“技能实践+创新训练”两轮驱动,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学生参与一个项目、一个专利、一个大赛、一个毕业设计),全面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每年10月开展“科技兴海”活动,活动多次受到荔枝新闻网、江苏高等教育网的跟踪报道。同时,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将竞赛作为“第二课堂”的机制,每年组织参加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等20余个竞赛,通过赛事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特等奖、“互联网+”省一等奖等50余项奖项,学生以第一完成人授权专利105项。

弘扬“奋斗精神”,做艰苦奋斗划桨人。将奋斗精神浸润到一届又一届船舶人的血液之中,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前往造船企业一线生产实习,在高温、高噪声环境中磨炼意志,锤炼本领。组建手工焊接技能班,在长时间高强度操作和偶有灼伤的训练中培育工匠精神。学生多次获得“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焊接技能国际大赛一等奖等30余项荣誉。

永葆“奉献精神”,做为民服务扬帆人。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砺志为民的精神品质,每年3月开展“雷锋月”主题系列活动,累计参与学生超10000人次;疫情期间,学生自发组织“红船先锋队”助力社区和校园疫情防控,开展体温监测、核酸检测、维护秩序等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2000小时;每年暑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情满敬老院 爱暖夕阳红”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敬老院和老人们谈心交流、打扫生活起居环境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志愿服务屡次受到校领导和相关单位的一致认可。

四、实践“四段四级”培养,铸就“红船工匠”,提升奉献之能

施行“3111”四段人才培养模式。“3”即在前三个学期,由校企混编师资团队授课,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专业基础课教学;第一个“1”即第四学期到合作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校企“双导师制”培养;第二个“1”即第五学期在校中厂,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完成船舶生产设计实习;第三个“1”即第六学期学生进企业,进行就业岗位锻炼(生产),提高学生生产能力。近5年来,学生参与企业实船设计10余条,为企业创造数百万元价值。

构建“认知-实践-生产-创新”四级能力。安排学生到企业等基地参观学习,提高学生对船舶设计和建造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爱船”兴趣;通过参与企业项目、顶岗实习,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造船”潜力;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完成从学生、学徒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了解和掌握造船的生产流程、工艺原理和技术要求,提高学生“建船”技能;学生在学校、企业积累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兴船”能力。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奋笔擘画,以“红船精神”谱就“三全育人”的鲜明底色,着力培养新时代“红船工匠”。先后建成国家级船舶工程技术骨干专业、国家级先进船舶制造生产性实习基地、国家级舰船科普教育基地,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第一名,获全国职业院校“挑战杯”特等奖等50余项;学院获得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等30多项荣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