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广泛动员、征集申报、专家评审等环节,舰船与航海文化研究传播中心评选出航海与舰船文化研究优秀成果,现将部分优秀成果案例予以宣传展示,希望各单位认真学习,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改革创新,推动航海与舰船文化研究迈上新台阶,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赋能船舶行业以及船舶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背景
福船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优秀的海船代表,是福建东南沿海海洋文化兴盛的重要载体,正因为有此基础,洋务运动时期在福建设立了船政局。福船海洋文化与福建船政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船政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工匠精神是船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以来,学校通过组建福船社团,成立福船大师工作室,建设福船技艺传承工坊实训室,修订相关涉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举措,以勘绘福船图纸,复原福船船型、开发研学课程资源为工作内容,创新实践教学、三创教育和科普研学等多种形式,在做中习得传统福船制造技艺,在做中领略福船海洋文化,在做中感受船政工匠精神,在做中扩大福船文化和技艺的影响范围。形成了富有船政特色、海洋特色的专创融合海洋文化推广与传承“一脉、一心、三融入”的育人模式。
图1 “一脉、一心、三融入”的专创融合文化素养育人模式
二、建设的载体平台
2008年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船舶工程教研室为了弥补教学手段不足,创办了“青年船模制作小组”,开展各类型船舶外观模型、船舶结构模型制作。经过几年的发展,模型制作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与福州古船研究所合作,在福建东南造船厂、福建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一批工程师、老工匠带领下,开展福船复原与研究工作,参与了福州白马河福船设计与制造工程。在此基础之上,船模小组制作了的“太平公主”号福州丹阳船模,获得了2013年教育部等28个部委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技能大赛优秀技能作品展洽会一等奖。这极大激发了团队的工作热情,也明确了船模小组福船文化传播与技艺的工作方向。
经过数年积累与发展,学校船模小组古船制作技艺逐渐成熟,2016年心澜船社正式成立,聘请林瑞洛、孔炳煌等古船工匠,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大师指导下制作并复原18艘各类福船,期间屡获各类奖项。心澜船社目前累计投入建设经费200余万,以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福船文化公益机构为发展目标,专有木艺制作实训室一处、福船模型制作车间一处,兼用船舶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一处,在建古福船技艺创研工坊一处。2020年10月由学校船舶工程设计研究中心自主复原、设计的18.3米福船代表船型--赶缯船,通过福建省船检局审图,获得建造许可,成为福建省乃至中国境内唯一一艘获得官方机构检验持证建造的木质福船。在不久的未来将与心澜船社一道成为学校船政工匠精神、福船海洋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
图2 即将进行试航的心澜号木质福帆船
三、构建的体制机制及重点工作
2008年以来,学校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基础,守船政工匠精神之脉,怀宣扬福船文化之心,融培育工匠精神于专业教学之中,融传承福船非遗制造技艺于创新、创业、创造育人实践之中,融宣扬海洋文化于科普研学之中,推行福船海洋文化推广与传承“一脉、一心、三融入”育人模式。
(一)谨守船政工匠精神一脉
船政文化脱胎于工匠文化,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船政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工匠精神是船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船政工匠精神,则船政无法实现从技术引进到技术独立的造船发展。脱离了船舶这个技术器物的载体,自强自立也容易陷于空谈境地。学校严守船政工匠精神之脉,以为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培养的根本。
(二)胸怀宣扬福船文化之心
现今福船已退出运输领域,制作工匠日益稀少,制作技艺逐渐失传。学校是福建省第一所开办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高等学府,以船政文化、海洋文化的研究学者和造船工程技术人员联合组建福船文化传播机构--心澜船社,将文化传播与技艺传承有机结合,使得福船文化通过福船模型、实船及VR资源等生动的载体得以展现。同时将福船文化的传播主阵地放在青少年中。一方面,在航海、造船、机械等专业中大力培育福船青年志愿者,另一方面,通过志愿者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福船文化研学活动,有效扩大了福船文化影响力,突显了学校的办学优势,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图3 师生制作古船模型为巴拿马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收藏
(三)融培育工匠精神于专业教学
将船政文化、福船海洋文化、福船制作等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育学生严谨、专注、细致同时兼有创新意识的工匠精神。第一,开设《船政文化》《海洋海权意识》《福船非遗文化》等全院公选课程,系统进行文化教育普及。第二,在船舶工程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机械自动化等多个专业中,开设《传统造船工艺》《古船质量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开展福船图纸绘制,船模复原制作等理实一体化教学,编制《传统造船工艺》教材一本。第三,在《船舶测绘实训》《毕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中引入古船项目,接受学生以获奖作品折算学分,达到鼓励学生开展福船文化研究和福船技艺研习的目的。第四,大力实施第二课堂育人,开展“船政讲坛”系列活动,经常性邀请船政文化专家学者、福船技艺大师进校园开展讲座与技术指导活动;经常性组织教师学生进博物馆,参观学习访问交流;通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途径,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渗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技能竞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等竞赛中多次斩获大奖,师生研制开发船舶相关专利4项。
图4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技能竞赛海洋航行器制作赛项一等奖
(四)融传承福船非遗制造技艺于三创育人实践
以”工学一体““专创融合”的育训模式,制定了福船文化志愿者培育计划,系统选拔、培育专业优秀学生,接受专业解说培训,以心澜船社为平台开展基于福船制作与福船文化传播为内容的三创育人实践,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与双创教育目标的互通、内容的互融以及资源的共享;体现了专业教育对创新创业创造实践的支撑,体现了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对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近年来心澜船社编制《福船文化志愿者培训指南》一本,开发福船拼装积木玩具6套,开发福船文创用品(伴手礼)13件。同时销售大型福船模型6艘,实现销售收入26万元。福船项目在中华职教社非遗创新大赛、创新创业教学成果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在福建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铜奖,在福建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中双获铜奖的优异成绩。
图5 清代战船作品获中华职教社非遗作品一等奖
(五)融宣扬海洋文化于科普研学
学校确立了传播船政工匠精神与福船海洋文化主阵地在学校,在广大青少年中的工作思路。致力于以福船制作为特色亮点,抓福船课程资源开发,抓科普平台建设,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建成基于虚实结合的福船文化三级研学课程体系,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研学课程形式。
图6 2020年认定为中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
2018年来系统培育福船文化传播志愿者80余人,为福州一中、对湖社区学校等中小学提供研学服务。2019年以来开办小小船模家手作体验活动7期,参加人数逾150人。以福船项目为主,成功申报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成功申报中国航海科普基地,心澜船社获得2019年福建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先锋号”荣誉称号,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生社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