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舰船文化

【航海与舰船文化研究案例展】阐扬“水韵”精神 深耕船运产业

2023-09-20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编者按】经广泛动员、征集申报、专家评审等环节,舰船与航海文化研究传播中心评选出航海与舰船文化研究优秀成果,现将部分优秀成果案例予以宣传展示,希望各单位认真学习,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改革创新,推动航海与舰船文化研究迈上新台阶,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赋能船舶行业以及船舶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介绍

(一)办学基本情况

1.学校基本情况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办学始于1953年,200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国家重点中专武汉水运工业学校和交通部直属的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始终围绕交通运输行业办学,秉承“自强不息、明志高远”的校训,坚持“立足交通、面向湖北、服务需求、育训并举”的办学思路,深入实施“三进一融”特色育人模式,为国家交通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十万余名交通管理干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突出的行业职教办学优势,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

2.船舶与航运学院基本情况

船舶与航运学院是我校根之所在,工科专业发源地,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实践实训条件完备,水运交通特色鲜明,为我国造船业、交通运输业等培养了大批“精施工、懂设计、会操作、善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行业大咖,校友遍及全国。船舶与航运专业群是湖北省级“双高”校重点建设的高水平专业群,专业群包括船舶工程技术、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等专业,依托专业积累和优势,我校一直主持中国交通职业教育研究会船舶技术专业委员会工作。

(二)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水韵——学校一直位居“江之滨,湖之畔”,与水结缘。“水韵”契合了学校“因水而生、依水而建、寄水而兴”的“水运”历史沿革;体现了学校办学历史进程中“坚韧、包容、齐心、智慧、灵活、奉献”的精神品质;彰显了学校在新时代不断超越、勇争上游的目标追求。

船舶与航运学院的专业办学历史是学校“水韵”精神具体呈现,历经潮起潮落、始终初心不改,坚持扎根船舶与航运产业链人才培养,为新时代“海洋强国”“世界第一造船强国”目标早日实现努力赋能助力。

二、主要做法

(一)将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发挥文化治校与育人功能

学院致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船舶与航运职业教育品牌为目标,专业群突出造船、驾船、修船等行业产业链特点,充分响应国家“海洋强国”“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专业布局是学校“水韵”精神、“水运”特色的充分彰显,同时也突显了我院水路运输特色在新时代不断超越、勇争上游的目标追求。

学院倡导“以船为媒,以德为先,以趣为基,以技为本”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为党守初心,为国担使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导师育坊育人模式,“三进一融”育人路径,打造“水韵讲堂”“培养两为人才”“国旗下的思政课”“导师沙龙”“大国工匠面对面”等多个入人心的育人品牌,全面培养学生道德情操、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精神。

几十年来,数万名优秀毕业生服务于祖国大江南北修造船企业,穿梭并服务于国际、国内重点航线。

(二)将产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彰显物质环境文化的熏陶作用和育人功能

学院与行指委、职教集团、船运企业等保持密切联系,搭建校企深度融合协作共同体平台,成立“智慧船运产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卓越海员、“1+X”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始终将国际标准、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标准,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开发专业课程,采用真实的任务项目组织教学与考核,满足了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使学校“水韵”精神得到了充分呈现。

我院现建有国家船舶工程技术、航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现正在建设船舶数字博物馆(由海洋文化展示区、船舶历史展示区、海洋运输展示区、船舶制造仿真区等构成),为学生掌握核心岗位技能提供了硬件保障,也在校园内营造了良好的专业职业岗位氛围,实训基地推行6S模式进行全方位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职业习惯。

图1 船舶认知实训室

图2 船舶操纵模拟器实训室

图3 精通艇筏实训基地

图4 自动化机舱实训基地

三、工作成效

(一)师资队伍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学成果不断涌现

专业群现有教师58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人,“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1人,“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1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名,湖北省荆楚好老师提名奖1名,中国交通优秀中青年教师1名,全国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参与制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专家3人。

图5 全国优秀教师

图6 中国交通教育优秀中青年教师

获教育部认定的船舶工程技术骨干专业、船舶工程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基于船舶各专业审图的工程系统的应用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3项、开发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资源库项目4项、国家精品课程1项。主编的《船舶辅机》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奖,《船舶焊接工艺》为国家精品教材,《船舶结构与强度》、《船舶生产设计》、《船舶辅机》等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图7 全国优秀教材奖

图8 《船体加工与装配》课程

图9 十二五规划教材

(二) 专注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

专业群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构建了面向全体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专项-综合”三阶段递进台阶。实施创新实验班,学生在国家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等获奖级别与数量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见表1)。专业群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赞誉,据第三方机构数据统计,群内各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5%以上。

表1 近五年学生技能竞赛获奖

序号

项目名称

获奖级别和数量

1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船舶与主机安装”

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2

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

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

3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4

全国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

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5

全国职业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CAD/CAM技能大赛

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6

2017年全国智能交通创意大赛

银奖

7

全国职业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配、焊接技能大赛

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8

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

一等奖3项

图10 挑战杯特等奖

图11 中华职教社大赛金奖

图12 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

图13 全国海洋航行器大赛一等奖

(三)聚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能力突出

近五年,获批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教育部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项,省级部级教研项目8项,参与中央军委装发部、总装、海装基金项目4项,编写国防科技报告2篇。发表核心论文约20篇,授权专利20项。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横向到账经费126万元,科技成果转化748万元,开展船体放样工、船体装配工等职业技能鉴定4000人次,开展职业培训总人次达24079,总收入达1000余万元。

四、经验总结

我们始终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宗旨,遵循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面向实践的培养要求,注重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主体作用。师生是学校的主人,开展文化建设必须要激发广大师生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这样的学校文化才有生命力。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还应充分考虑专业所服务行业、企业的特点,将家国情怀、劳模品质、军人作风、鲁班技艺有机植入人才培养全方位、全过程,实现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融合。


关闭